R语言 计算数字向量中元素的频率 – tabulate()函数

R语言 计算数字向量中元素的频率 – tabulate()函数

R语言中的 tabulate() 函数是用来计算一个元素在向量中出现的频率的。这个函数检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,并返回它在向量中出现的次数。它将创建一个与向量中出现的最大元素长度相同的向量。

语法: tabulate(x, nbins)

参数:

x: 数字向量

nbins: 控制输出向量的长度

例子1 :

# R program to count frequency 
# of elements in a vector
  
# Creating a vector
x1 <- c(3, 5, 3, 7, 9, 4, 6)
x2 <- c(-1, -4, 2.4, 6, -7)
  
# Calling tabulate() function
tabulate(x1)
tabulate(x2)
R

输出

[1] 0 0 2 1 1 1 1 0 1
[1] 0 1 0 0 0 1
R

在这里,在上述代码中,tabulate()函数忽略了第二个向量中的负值,因为它只对正整数的数字起作用。

例2 :

# R program to count frequency 
# of elements in a vector
  
# Creating a vector
x1 <- c(3, 5, 3, 7, 9, 4, 6)
x2 <- c(-1, -4, 2.6, 6, -7, 35)
  
# Calling tabulate() function
tabulate(x1, nbins = 4)
tabulate(x2, nbins = 8)
R

输出

[1] 0 0 2 1
[1] 0 1 0 0 0 1 0 0
R

在这里,在上述代码中,输出向量的长度受到作为参数传递的nbins的限制。

Python教程

Java教程

Web教程

数据库教程

图形图像教程

大数据教程

开发工具教程

计算机教程

登录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