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umpy中np.where的”case”等效方法介绍
在本文中,我们将介绍在Numpy中如何实现”case”等效方法。在某些情况下,我们需要将numpy中的一些简单的条件语句转换为等效的语句,这时我们可以使用np.where函数来实现,它可以返回一个新的数组,这个数组的元素是根据给定的条件形成的。但是,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判断,需要针对不同的条件进行不同的操作,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类似”case”语句的功能,来实现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操作。
阅读更多:Numpy 教程
np.select
Numpy提供了np.select函数,可以实现类似”case”语句的功能。np.select函数的作用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返回第一个满足条件的数组元素。例如,我们有一个数组a,我们希望在这个数组中找到所有小于5的元素,并将它们替换为100,找到所有大于等于5小于10的元素,并将它们替换为200,找到所有大于等于10的元素,并将它们替换为300,可以使用np.select函数来实现:
这里,我们首先定义了三个判断条件,分别是小于5的元素、大于等于5小于10的元素、大于等于10的元素,然后定义了三个不同的替换选项,分别是100、200、300。最后,使用np.select函数,在conditions与choices之间进行比较,得到最后的替换结果。输出结果如下:
np.select函数还支持使用默认值(default)替换所有未被指定的条件。例如,我们可以在上面的例子中添加一个default选项,将所有未被指定的条件替换为0:
输出结果如下:
np.piecewise
np.piecewise函数也可以实现”case”语句的功能。np.piecewise函数的作用是在函数f中,根据定义在breakpoints中的区间来对数据进行分类,并对每个类别使用对应的函数进行计算。例如,我们有一个数组a,我们希望在这个数组中找到所有小于5的元素,并将它们替换为100,找到所有大于等于5小于10的元素,并将它们替换为200,找到所有大于等于10的元素,并将它们替换为300,可以使用np.piecewise函数来实现:
这里,我们使用np.piecewise函数,定义了三个判断条件,分别是小于5的元素、大于等于5小于10的元素、大于等于10的元素,然后分别指定了对应的替换选项。输出结果与使用np.select函数相同:
np.piecewise函数也支持使用默认值(default)替换所有未被指定的条件。例如,我们可以在上面的例子中添加一个default选项,将所有未被指定的条件替换为0:
输出结果如下:
总结
在Numpy中,我们可以使用np.select函数和np.piecewise函数来实现”case”语句的功能,实现对数组的不同条件的灵活处理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使用这些函数时,我们需要正确地定义判断条件和对应的替换选项,以获得我们需要的结果。